在恋爱、理想等很多方面,子女和家长都存在分歧,许多学生表示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引导,但是沟通障碍困扰着很多家庭。沟通困难是家庭教育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其中,初中生大约从初二开始就进入青春逆反心理期,更容易和父母产生沟通困难的问题,甚至会加剧矛盾。
(三)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较强的独立感、成人感和自尊心。同时他们又强烈地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表现出开放的心理。据调查统计,有70%左右的初中学生愿意向自己新得过的伙伴讲心里话。这是因为同龄人的心理更接近,容易彼此理解。因此,家长尽量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人格。采用心理移位法,即从家长的角度换到孩子的地位上,考虑孩子所言所行;也可以与自己以往的事进行比较对照,回顾一下自己在初中阶段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以此来理解孩子,缩小“代沟”,促进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谈心是沟通的重要方法
家长与孩子的谈心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艺术。一次成功的谈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说来,谈心经常选择的时间是在饭桌上或睡觉前。也可以在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或一起进行旅游、逛街、散步等活动过程中进行谈心,边做边谈,亲切自然,无拘无束。我认为选择以下七个“点”谈心,效果比较显著。一是兴趣点。当孩子对某项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可以从这个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谈心。二是情感点或是共鸣点。当孩子对某个事物容易产生情感或发生情感共鸣时,家长与他“她”谈心,效果必佳。三是利益点。涉及孩子的利益的事物,必然引起他“她”们的关心和注意,由此为开始谈心,容易奏效。四是荣辱点。孩子受到表扬、奖励或批评时进行谈心,容易沟通。五是求异点。孩子常有标新立异心理,就此作为引入的话题谈心,容易深入。六是殊遇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特殊的矛盾、特殊的遭遇,家长及时给予关心、理解,进行谈心,效果自然较好。七是变化点。抓住孩子的思想变化点谈心,也是良好时机。
另外,谈心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要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情况随机应变。
(五)沟通中应如何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1.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理由,每一个问题存在的本身都说明它的重要性。家长要正确对待,认真与孩子分析,使孩子感觉到家长很重视他,这会使孩子增强信心。在很多孩子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经历和期望、恐惧和担心。我们成年人不应该认为,每一个问题仅仅是这个问题本身而已。
2.回答孩子的问题要付出时间。
仅仅提供快餐式的回答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也根本不能使孩子深入领会他们所得到的答案。很多孩子的问题开始听上去好像是想得到一个具体的就事论事的答案,听起来多少有点简单。但是大量的孩子提问的目的在于想得到“间接”的答案。我们成年人只有注意孩子问题中的“自我表露”,才能理解他们的问题——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孩子的问题没有一个是愚蠢的!如果问题真的多余,孩子也不会提出来。孩子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十分严肃讨论的开始。懂得赞赏孩子提出问题的人,才会把孩子视为平等的对话伙伴。虽然孩子对于很多问题希望得到答案,通常的经验表明,他们常常在内心里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当你给出答案的时候,孩子会用他自己的答案和成年人的答案做比较。所以,关切地、友好地向他们提出反问常常不失为一种好的回答。